
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發布儀式在北京石景山區首鋼園區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冰球館隆重舉行。
老工業遺存改造的現代化冰球館內,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氛。舞臺上象征著冰雪色調的淺藍色主背景板上,有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發布儀式的字樣。千余名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急切期待著吉祥物的出現。
19時30分,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隨后,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也與大家見面。

“冰墩墩”以熊貓為原型
冰,象征純潔、堅強,是冬奧會的特點。墩墩,意喻敦厚、敦實、可愛,契合熊貓的整體形象,象征著冬奧會運動員強壯有力的身體、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奧林匹克精神。
體現了冬季冰雪運動和現代科技特點,頭部外殼造型取自冰雪運動頭盔,裝飾彩色光環,其靈感源自于北京冬奧會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流動的明亮色彩線條象征著冰雪運動的賽道;左手掌心的心形圖案,代表著主辦國對全世界朋友的熱情歡迎。整體形象酷似航天員,寓意創造非凡、探索未來,體現了追求卓越、引領時代,以及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
“雪容融”以燈籠為原型
雪,象征潔白、美麗,是冰雪運動的特點;容,意喻包容、寬容,交流互鑒;融,意喻融合、溫暖,相知相融。容融,表達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和諧發展的理念,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燈籠,是世界公認的“中國符號”,具有2000多年歷史,代表著收獲、喜慶、溫暖和光明。頂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鴿和天壇構成的連續圖案,寓意著和平友誼,突出了舉辦地的特色;裝飾圖案融入了中國傳統剪紙藝術;面部的雪塊既代表“瑞雪兆豐年”的寓意,又體現了擬人化的設計,凸顯吉祥物的可愛。燈籠以“中國紅”為主色調,渲染了2022年中國春節的節日氣氛,身體發出光芒,寓意著點亮夢想,溫暖世界,代表著友愛、勇氣和堅強,體現了冬殘奧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激勵世界的冬殘奧會理念。

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在接受采訪。
北京冬奧組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韓子榮表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通過吉祥物的發布,向世界展示新時代中國的精神風貌、發展成果和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展現中國廣大民眾對冰雪運動的熱愛和對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期待,表達中國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借力“征吉”普及奧運
2018年8月8日,在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十周年之際,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全球征集啟動儀式隆重舉行。北京冬奧組委聯合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開展“我心中的冬奧吉祥物”主題活動,同時也充分動員專業設計機構廣泛參與。

2018年10月31日,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全球征集活動截止。工作人員(左)在接收應征者送來的稿件。吉祥物征集活動歷時84天,共收到設計方案5816件。
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均有征集作品提交。國外作品來自五大洲35個國家。在征集活動的投稿者中,年齡最大的75歲。
嚴謹評審找準方向
北京冬奧組委邀請國際、國內18名知名專家和運動員代表組成了吉祥物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委的專業領域涵蓋造型藝術、藝術理論、體育奧運、動漫影視、兒童文學等。
經過評委推選,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蔣效愚擔任評委會主席。

代表在評審階段認真觀看每一份參選作品。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2019年1月7至8日,北京冬奧組委組織召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全部有效征集作品進行初評和復評,選出10組候選設計方案。
入選的設計方案包括中國特有珍稀動物、漢字、動漫造型、生肖瑞獸、冰雪運動元素、互聯網表情包、春節年俗圖形等類別。其中,9組設計方案為專業設計機構和專業設計師投稿,1組設計方案為小學生投稿。而“冰墩墩”的部分修改設計也借鑒了這件小學生作品的靈感。
“冰墩墩”漸次揭開
評審中,冰糖葫蘆的創意作品入圍前十,這一來自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團隊的作品,就是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最初的創意來源。今年1月25日,冬奧組委遴選了10名吉祥物設計方案修改專家。同一天,冬奧組委邀請廣州美院設計團隊對其作品進行修改。
從冰糖葫蘆到“冰墩墩”,大大小小的修改不計其數,草圖上萬張,相關文件累計超過100G。

廣州美術學院的設計團隊在進行集體創作。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冰糖葫蘆的創意出自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劉平云之手。不過,之后的修改意見是只保留冰殼。經過無數次的摸索,修改重點終于逐漸明朗——冰殼熊貓。作為世界獨一無二的中國珍稀動物,熊貓的國際認同度很高,但如何做出一個易于傳播的、可愛的、非傳統的熊貓?
他們把能收集到的熊貓資料全部收集分析,發現雖有了冰殼,但熊貓與冬奧會的聯系還是不夠。

廣州美術學院的設計團隊在進行集體創作。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據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高級專家、北京冬奧會會徽和冬殘奧會會徽設計者林存真透露,“把‘冰絲帶’融進去”這個想法“點醒”了大家。當象征著冰雪運動賽道的彩色光環出現在熊貓臉龐時,身穿冰殼的熊貓酷似航天員,一下有了未來科技感,又有“冰絲帶”和冰晶外殼,又是中國國寶、全球人都愛的動物,定位清晰了。
起名字隨后被提上議事日程。“其實冰糖葫蘆原來也叫糖墩兒,‘墩兒’有一種北方冬天的特點,特別親切,像鄰家小孩一樣健康、活潑、可愛。”林存真說,“后來又發現,南方人和外國人很難讀出‘墩兒’,后來就改成了‘冰墩墩’。”
“雪容融”臻于至善
與“冰墩墩”不同的是,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的燈籠造型,一開始就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創意。這源于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本科生姜宇帆對家鄉年味兒的印象。

吉林藝術學院的設計團隊在進行方案創作。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在評審時,她提交的中國結和紅燈籠的創意入圍前十。但專家給的意見是“僅保留原創屬性,重新設計形象”。
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學副院長金巍特意買了個燈籠掛在工作室,讓團隊成員每天觀察。與此同時,所有團隊成員反復觀看冬奧組委的宣講錄像,“惡補”奧運知識。
今年2月下旬,北京冬奧組委專家組經研究決定,讓吉藝設計團隊主攻燈籠形象。4月初,燈籠形象已基本確定,但需要完整的文化闡釋方案。
設計團隊和修改專家組在多次溝通和嘗試之后,將體現“雙奧之城”的天壇、鴿子、長城、如意(冬奧會跳臺滑雪場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加入吉祥物形象中。

吉林藝術學院的工作室掛起了紅燈籠。北京冬奧組委供圖。
在給這件作品起名時,考慮到與“冰墩墩”對仗,采用了“雪”字對“冰”字,而燈籠給人以暖融融的感覺。為了體現包容和交流,采用了“容”和“融”字。
堅持到底終見花開
在緊張修改的同時,北京冬奧組委邀請社會各界代表對設計方案進行評議。還多次征求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意見。7月,北京冬奧組委開展小學生喜愛度調查,最終確定的吉祥物,獲得票數最高。
6月初和7月初,北京冬奧組委委托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分別對候選方案和吉祥物名字進行查重。6月下旬起,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對兩組候選方案啟動國際查重工作。

2018年8月8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全球征集啟動。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以視頻形式通過現場大屏幕向全世界發出邀請。
8月,北京冬奧組委上報北京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吉祥物候選方案,確定了最終方案。與此同時,北京冬奧組委赴瑞士洛桑和德國波恩,向國際奧委會和國際殘奧委會正式提交吉祥物方案。
正式發布前夕,廣美設計團隊和吉藝設計團隊得到冬奧組委確認,他們的方案被分別選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或許是巧合,兩個方案一個來自南方的廣州美術學院,一個是北方的吉林藝術學院。
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副部長高天表示:“這反映了全國人民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熱情和關注,也體現出冰雪運動不僅在北方地區深受喜愛,南方的民眾對此同樣也充滿期待和熱情。更充分說明通過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舉辦,冰雪運動和冰雪文化正在全國各地得到推廣和發展。”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3
010-8496 2984
+86-13521894815
業務QQ:2727 34 489
官方公眾號:力邦品牌
郵箱:bhys610@126.com
總監微信:18511386787